民俗文化數位典藏的加值應用
國科會99學年度數位典藏暨數位學習公開徵選計畫
「傳統竹籐編器物暨其工藝之數位典藏」計畫共同主持人
中臺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陳永福教授
民俗是指存在於一個民族心中代代相傳之社會及文化傳統、風俗習慣、宗教信仰,並深入地影響一般人的生活型態。相信藉由瞭解自己民俗文化之意涵及起源,可以進而尊重其他民族之民俗文化,降低不同民族間,因宗教及風俗習慣之差異所造成之衝突。
民國92年底,中臺科技大學王乃三校長及許博厚副校長本著「人文關懷」的精神,接下台中市民俗公園(台灣民俗文物館)的經營管理重擔。期間經由王文瑞館長 及詹博州館長的戮力經營,使台灣民俗文物館充分發揮其民俗教育的功能及角色。台灣民俗文物館典藏文物的帳面價值,雖然不能和其他國家級博物館的典藏文物相 比,但其典藏文物卻是生活在台灣多數人的童年或年輕時期的共同回憶。
近年來全世界吹起了數位典藏的風潮,積極將人類的文化遺產及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進行典藏,台灣也由國科會啟動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積極進行數位典藏工作。台 灣民俗文物記錄早期台灣人民的生活型態,以其和大陸閩南及中原文化之密切關係,極具有永久保存的價值。台灣民俗文物館有幸參與此項計畫,目前除了已經將所 有館藏文物進行數位典藏之外,也積極和許多民俗專家、藝術家、收藏家進行合作,將民俗工藝、技藝、儀式等民俗活動數位化,進行永久典藏,期能讓後代子孫了 解每一樣文物之製作過程、使用方式、及其在日常生活及儀式中的角色及功能等。
鑒於台灣民俗文物館典藏品數量有限,無法完全呈現台灣民俗之範疇,詹館長任職於台灣民俗文物館期間,積極地邀請民俗收藏家及藝術家在館內進行特展。前台中 市民俗文物學會王豐鳴理事長古道熱腸,熱衷於竹編藝術品的收藏及民俗教育的推廣,並將一生的財富及心力全部投入於其收藏品中,這些收藏品包括近兩百年來大 陸及台灣藝術家的創作作品共一千多件。王理事長曾多次於台灣民俗文物館舉辨個人收藏品的展覽,每次總是吸引大批參觀人潮。最近一次的展覽中,王理事長巧妙 地結合竹編與插花藝術,拓展竹編藝術的另一番不同風貌,在花朵的襯托之下,充分展現竹編藝術之美。
王理事長的巧思及收藏品非常值得永久典藏,不但擴展台灣民俗文物館的典藏內容,更可貴的是將祖先們的匠心獨具及巧思流傳給後代子孫。這些典藏品述說著台灣和大陸民俗文化的緊密關係,期能敦促兩岸人民認知彼此文化之間的異曲同工,降低彼此的對立及衝突。